服务热线
13362162602
腊八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话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是过年的前奏曲。所以时序-进入腊月,街上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家家户户也开始忙碌起来, 注重传统的中国人更是觉得只有在腊八节喝下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才是对上一年的完美收尾。
那腊八粥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还有没有其他节日食物?
腊八节有什么习俗?
带你探秘腊八节的“前世”传说和"今生”习俗。
腊八节的由来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又称为“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等。本为佛教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之节日,后逐渐也成为民间节日。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最早文字记载在宋代。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这是最普遍的说法。
腊八节美食
在我国北方,有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
熬腊八粥
宋代煮腊八粥的配料为胡桃(核桃)、松子、乳蕈(蘑菇)、柿饼、板栗,加上米和豆,共七样,象征佛家“七宝”, 蕴含着酸辣苦甜咸人生五味,故称“七宝五味粥”。后人不明其义,多称腊八粥为“八宝粥”, 有时还一定要凑够八种米豆果子来熬粥。事实上各朝各代的腊八粥配料都各不相同,老舍先生还笑称腊八食材是“小型农业展览会”。所以说只要是多种食材熬制即可,不必纠结于八种配料。
腊 八 蒜
泡腊八蒜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腊八蒜用醋腌制而成,成品色如翡翠,口味偏酸微辣。老北京吃腊八蒜还有小故事源自于“蒜”与“算”谐音。旧京时各家店铺有在年前腊月结账的习俗,一般从腊八日起查算,正如俗语“吃过腊八饭,就把年事办”, 所以腊八节也称“腊八算”。自腊八这天起,放债人带一小罐腊八泡蒜送给欠债人,欠债人一看就明白是几个意思了。一些借债的穷苦人无力还债,为了回避算账索债的人“算账”, 就做“腊八蒜”吃,以消除“晦气”,欢欢喜喜过个吉祥年。
晒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黄山市黟(y)县的民间风味特产,腊八豆腐由大豆、 辣椒、五香等原料经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有“素火腿”之称。成品色泽黄润如玉,入口松软,咸中带甜,又香又鲜。所谓一方水土养-方人,一 -方人又造-道菜,明清时期,徽商外出经商,一般的食物不易保存,一家商户的妻子运用腌制的办法给她丈夫做了豆腐作为外出经商跋涉的食物,味美且干燥容易携带,后来收到大家好评,纷纷效仿,那位商人为了感谢自己的妻子就之为“老婆豆腐”,黟县的“老婆”字音发声很像“腊八”,久而久之这豆腐也被称作腊八豆腐。
煮腊八面
腊八面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这主要是因为以前中国北方一些地区不产 或少产大米,人们不吃腊八粥而吃腊八面。前一天把面条擀好,用胳种果、蔬做成臊子,到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这种习俗至今依然沿袭。
吃腊八冰
俗语说“来年成不成,先看腊八冰”。腊八这天一大早,人们要到河边砸冰背回家,谓之“腊八冰”。谁起得早,第一 个打上冰,谁就更有好运气。还有说腊八前- -天,用盆子舀水结冰,到了腊八节就把冰从盆:子里取出敲碎吃。据说吃了这天的冰,以垢-年都不会肚子疼 ,当然这只是一种“传说”。
腊八节那些事
在过去,老北京人多选腊八这天聘闺女、娶媳妇。有句歌谣:“腊八腊八日子好 ,多少大姑改大嫂”。当时老百姓认为腊月是大喜临i ]的季节,俗称为吉腊月,而腊月初八又是最喜庆吉的好日子,所以多选这天办喜事以示吉庆。
北方有些地方还有让树木花草“喝” 腊八粥的习俗。凡是前庭后院,树木花丛,乱干柔根都要浇上一勺浓嘟嘟的腊八粥,据说这样做,春回大地时,不但葱翠茁壮而且花繁叶茂,果木也不歇枝。
有的地方,腊八吃粥之前,老人们还是保留着先盛出一碗放柜子里的习惯以图个“年年有余”的吉利;“腊八吃了 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 还有说在腊八这天,外嫁的闺女不能回娘家吃饭,否则会对婆家人不利,会把娘家人吃穷;还有的腊八忌食蔬菜,否则农田多长杂草;有些地方流行在腊八争相理发,因为“正月理发死舅舅”; 还有的在腊八举行击鼓驱疫的巫术活动等。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很多富有神秘色彩的美丽传说,有的甚至缺乏逻辑,但这并不影响民众过节,更不影响过节的喜庆气氛。腊八节是中国的重要节日之一, 不管各地过节的方式差别多大,也不管熬粥出自何种缘由、用什么配料、甜粥还是咸粥,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延续了上千年,至今都未改变,节日里传递的温暖情怀也从未间断。对于节日来说,我想这才是最重要的吧!
腊八故乡粥最甜,温暖心窝喜欢颜,
天眼祝各位朋友,开开心心迎新年。
与你共度腊八
I will be at your side